时间:2023-06-26 14:23:35 | 浏览:0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五一”小长假,平凉崆峒山景区开局即成“王者”,4月29日至30日共接待游客2.74万人次,景区直接收入达394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团队带动,为崆峒山带来巨大客流
4月29日清晨,今年第3批来自兰州的游客登上“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品牌列车,开始一段走进平凉的温情旅程。
坐上火车,在为期4天的行程里,领略“道教第一山”崆峒山的雄奇峻美,以及崇信龙泉寺、泾川王母宫、大云寺景区的迷人风情,在这条旅游线路中,苍茫的西部风情和厚重的历史相互交错而来。
从今年开春以来,平凉抢抓文旅市场回暖机遇,借助“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开通的契机,大力实施《平凉市鼓励组织引进市外旅游团体来平旅游奖励办法》等激励措施,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尽快复苏回暖,开启平凉文旅新气象。
“我们非常重视游客对景区的旅游体验,这段时间,我们不断完善对游客的旅游服务,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崆峒山景区工作人员周婷表示,为迎接旅游专列及全国各地的游客,崆峒山景区全面开展景区环境美化、服务设施提升、交通秩序整治、旅游安全保障和管理服务优化等行动,为游客提供最舒适的旅行体验。
事实上,以“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为主的团队旅游为今年“五一”贡献了巨大的客流。4月30日,记者在崆峒古镇看到一派火旺的景象,这里是众多外地旅游团队集中入园和乘车的地方,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众多旅游团队在这里进出,接送旅游团队的大巴车在停车场入口处排队等候,旅游大巴车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记者发现,旅游团队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以上,有些还是为老人定制的夕阳红旅游团。受身体因素影响,自驾出游或自助出游的较少,多选择参团出游,乘坐专列、包车或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更加方便省心。
此次旅游线路中的相关景区,也在节前不断提升软硬件设施,并在优化管理、加强创新上发力,实现从“卖山水”到“卖文化”“卖体验”“卖情怀”的转变,让创新与整合为平凉文旅市场充电赋能,注入活力,积蓄力量。
引客入平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包括崆峒山在内的景区不断优化软硬件设施,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促使更多的旅游团队选择崆峒山,选择平凉。
增加看点,增强景区吸引力
春山如碧,清风徐徐。追随黄帝问道的脚步,拜谒崆峒山,那是山,更是心灵的“道源圣地”。而层层古刹点缀于重峦叠翠之间,更让游客一见倾心。品崆峒素斋宴、看文艺演出、欣赏崆峒武术、学习崆峒养生拳等极富含金量的体验活动,让大家身心得以放松。
为备战“五一”,崆峒山景区在传统游览、观光的基础上,推出景点打卡、舞蹈演艺、武术表演、音乐会以及投壶、拓碑等多项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崆峒古镇的非遗一条街的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对平凉的感知愈加深切。在平凉市戏曲博物馆欣赏跨越400余年的风格独特的戏服,品读斑斓多姿的戏曲文化,品味传统文化的山高水长;在平凉市围棋文化展馆感受平凉“棋”文化的缘起,在对弈中走入围棋的历史长河;在杨凯面塑馆,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面塑技巧,心里满是欣悦和欢喜……十多个非遗展馆,为平凉非遗的传播和推广打开了一扇窗,也让游客们在互动体验中领略到了平凉的土厚水深。
此外,秦腔展演、经典电影放映以及员外赐茶、文创产品展销、山庄酒店促销等18项引流促销活动也让古镇人气暴涨。
节会宣传,增加崆峒山曝光亮
4月14日,为期3天的2023年全球旅行商大会暨平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平凉完美落幕。
大会期间,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主流媒体到自媒体,从网络红人到市民群众,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传播,使“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平凉招商优惠政策”等频频成为网上热词。大会宣传效应持续放大,让平凉这座旅游城市再度冲上热搜,成为全球焦点,令市民自豪,引世人瞩目。
我市邀请组织人民日报甘肃分社、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甘肃总站、光明日报甘肃站、经济日报甘肃站、中国日报甘肃站、中新社甘肃分社、中国旅游报甘肃记者站、人民网甘肃频道、新华网甘肃频道、央广网甘肃频道、凤凰网甘肃频道、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甘肃省广电总台驻平记者站、新浪微博、途牛旅游网、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爱奇艺、小红书、华商报(二三里资讯)、甘肃文旅、微游甘肃等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对大会各项活动以及包括崆峒山在内的文旅资源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让崆峒山借助大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市融媒体中心在电视频道重要时段以及新媒体平台播放的《行吟平凉》专题宣传片,引发高度关注。该专题片以唯美的画面和诗意的语言全方位介绍了平凉的文旅资源和发展势头,仅朋友圈的转发量和点击量就高达50万人次,形成宣传热潮。众多网友点赞留言:“不愧是养生平凉”““看了视频就想去平凉旅游”“被平凉种草,被平凉文旅圈粉”等。
从崆峒文化旅游节形成品牌到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崆峒山赛定期举办,近年来,平凉借助节会,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崆峒山的人气指数。
与此同时,《平凉市文化旅游网络宣传奖励办法》展现效果,在平凉本地打开抖音、快手、视频号和微博推荐给游客的不是美景就是美食,平凉市景区宣传营销重点实现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转移,多窗口展示可视可动的多维立体平凉旅游形象和崆峒山成为亮点。宣传部门组织开展了平凉随手拍有奖征集、微影视作品创作展评等“微”宣传活动,随时随地宣传大美崆峒山,使崆峒山景区的宣传推广由“静”变“动”,由官方的“独奏曲”变为全民的“大合唱”。
崆峒山景区突出新媒体宣传营销的互动性,在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设置互动话题,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丰富游客体验,一方面增加了景区人气,另一方面,还获取到了游客关于景区建设和服务的宝贵建议。与此同时,景区还与携程、同程、途牛等旅游电商门户网站展开合作,推出1元门票“秒杀”活动,使崆峒山的网络点击率、网民关注度飙升。
今年“五一”假日,崆峒山景区外地游客人数占到80%,不仅巩固了陕、甘、宁、青等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而且还吸引了北京、河南、河北、四川、等远线省市的自驾游和散客游。奥秘就在于崆峒山景区以低成本、即时性、网络化营销,以及借助节会营销,做出了大宣传、换来了高回报、赢得了好口碑。
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唐常宁表示,将持续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旅活动,实现平凉文旅“开门红、四季火、全年旺”目标。
来源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
李 哲 翟永学
编辑
王景安
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尽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也让很多人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负担,那就是那些经常出差的人,他们要承受着工作的巨大的压力,他们想要通过旅游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所以,有不少人都是去旅行的。对于大城市里的人来
人间渐晚,山河已秋。九月,是金秋的开始,春的灿烂,夏的蓬勃,积聚成金秋的硕果。黄龙,也迎来了四季中最灿烂而浪漫的季节——漫山渐染的金黄,海子倒映的秋色,红枫攀上树枝,随处可见的秋迹,让这片土地更加动人万千。目光所及之处,黄龙正发生着变化。
黄龙景区实拍图 截至4月26日,黄龙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数已突破50万人次,创黄龙景区同期接待游客数量历史新高,对比历年最快达到50万人次的年份提前了19天。五彩池实景图 据悉,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31日,黄龙景区根据全省“
立秋一过,黄龙就进入了秋季风光的“上新”时间。秋天的黄龙,更绚烂更多变,也让我们有了更多向往的理由。秋日黄龙△01动态万花筒,一天一个样HUANGLONG位于松潘县的黄龙景区,有着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秋冬物候变化总是要比平原快一个周期。立秋
一转眼,就到了十二月中旬在2022年即将结束之际何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途来川西看看,到黄龙走走给你的2022年划上完美结尾1冬游·黄龙观彩池、赏冰瀑、望雪山冬天,总要来一次黄龙!看人间瑶池在冬日“绽放光芒”冬季的彩池与其他季节不同,半是浮冰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值此属于全国的旅游佳节之际,黄龙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提升游客体验感。PART01//发放手册、免费讲解、填问卷送好礼//5月19日上午,在景区门口、景区内多位身穿小红甲的黄龙管理局工作人员、志愿者正
玉兔迎新,黄龙迎客张灯结彩过大年黄龙迎四方宾客景区内处处洋溢春节的氛围游览秩序井然有序春节快相约黄龙~春节氛围十足~黄龙景区、牟尼沟景区内张灯结彩处处喜气洋洋,过年氛围十足灯笼高高挂、彩结随风飘迎接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游览井然有序~春节期间
寒露过,深秋至万物过渡自然,静待季节更替十月深秋里,二十大胜利召开看黄龙灿烂秋景,赏祖国大好山河看雪山蜿蜒不断,看雪峰威严耸立看晴空下雪山与白云亲密互动看晴空下红透的彩林与雪山融为烂漫秋色看被层层彩林簇拥的黄龙寺在秋日里静谧而又庄严身后那屹
九月,细碎的一场雨,不经意间下在了黄龙,细致地洗涤着这片净土的任意角落,冲刷掉夏日的余温,彻底送走了夏天。温柔的秋天,是真正的来了。秋日黄龙△一场雨过后,树叶染上季节的颜色,也开始变得稍显脆弱,微风一过,便随风而落,或是漂浮于湖水之上,或是
夏末初秋之时,没有夏天的酷暑,也没有冬天的寒冷,还有什么比此时此刻更适合来一趟慢节奏的旅行呢!黄龙/明镜倒影池△黄 龙 游 记8月18日清晨,我乘坐黄龙索道穿行于原始丛林间,大概8分钟左右便到了海拔3500多米的黄龙山顶,随后换乘生态观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