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3:06:44 | 浏览:0
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人文始祖黄帝出生在轩辕之丘(据传是今甘肃省清水县),他所在的部落被称为“有熊氏”。黄帝20多岁就被推举为部落首领,有熊氏在黄帝的带领下迅速发展起来。他们顺渭水向东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强大,和西北部的炎帝部落以及东南部的蚩尤部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黄帝即天子位十九年后,看到自己的部落生产力仍然落后,人们并不是每顿饭都能吃饱,住的是山洞,有些甚至是用树枝搭的窝棚,下雨经常被淋湿,天气冷了也不保暖,生活得并不是很好,而且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存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让生产力提升发展起来,让部落族人生活得更好,他觉得自己要寻找到治理国家的好办法。于是,黄帝四处拜访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士,广成子进入了黄帝的视野。
泾水上游的崆峒山周围住着大小十多个氏族部落,这一带的人们后来被称为崆峒族。黄帝听说崆峒千里土地肥沃,农业生产非常发达,民众安居乐业,居住在崆峒山的广成子便是闻名天下的得道高人,他决定前去拜访。
黄帝坐在大象背上,元妃嫘祖和随从坐在牛车上,后面跟着一班文臣武将,一路风尘仆仆,浩浩荡荡的沿泾河逆流而上。到了崆峒山下,只见崆峒山崴峨葱茏,云遮雾绕,层峦叠嶂、奇峰危岩。黄帝在山下站了很久,不见山上有任何动静。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让随从们焚起香草,在青烟袅袅中,群臣们拿起牛尾唱歌,还跳起舞来。一时间,歌声响彻山谷。
广成子正和仙友赤松子悠闲的对弈围棋,听到玄鹤童子来报,知道是黄帝来了,就骑上仙鹤悠然出山,五彩仙禽在周围翩翩起舞,发出悦耳的鸣叫声。
黄帝看到广成子在云端出现,说道:“我听闻您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特地来向您寻求怎样获取天地间的灵气,用来帮助五谷生长。怎样才能主宰阴阳,实现安邦定国,让我的治理井然有序,请仙人教我。”
广成子说:“你所问的,是万物的根本。你的所谓治理,都是人为的道,你所说的造福百姓,不过是处于权谋和伪善,和天道无关。你治理天下,就像云聚不到一块就指望下雨,地上草木等不到枯黄就盼它飘落凋零,你有什么资格谈论大道呢。”说罢驾鹤离去。
黄帝吃了闭门羹,满脸羞愧的回去了。下山之后,他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举动,暂时放弃了部落首领的权力,长时间苦思冥想,沐浴斋戒,他想知道真道的奥秘究竟是什么,他愿意为此而改变自己。
经过三个月的静修生活,黄帝决定再次去拜访广成子。这次,他只带了几个随从,到了山下,以十分虔诚卑恭的心情,独自登上崆峒山。山路陡峭,黄帝的鞋底磨穿了,脚掌磨破了,没办法走了,他就用膝盖代替,慢慢向山上挪动。砂石把他的膝盖也磨破了,血流不止;荆棘划破了他的衣服,他也毫不在意。
快到山顶时,黄帝看到林木繁茂,祥云缭绕,仙鹤飞舞,好像仙境一样。远远看到一个山洞,他想,这莫非就是仙师居住的混元洞?洞口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正在安静打坐,旁边的玄鹤静静地站立着,不远处有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旁边是一棵伞形的古松。
黄帝这次不敢再问天下大事,而是叩头后小心问道:“我听说您已经知道天下的大道理,特来向您请教治身如何得以长久?”广成子见黄帝态度诚恳,便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黄帝听罢,如醍醐灌顶。
广成子又说:“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望着这位一千两百岁的长者,鹤发童颜,毫无衰老之相,顿有所悟:作为天子,欲治国,先治身,治国与治身虽大小不同,但其理一也!都要燮理阴阳、形神相守,身才能长生不老,国才能长治久安。
黄帝觉得茅塞顿开,拜谢广成子之后,回到自己的领地,他经常细细回味广成子的教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提高自身修养,以仁爱治理天下。选择品德高尚有本事的人,来帮他治理国家。后来,炎帝和蚩尤之间发生战争,炎帝被蚩尤打败了,向黄帝求援,黄帝出兵增援炎帝,炎黄二帝合力击败蚩尤,统一了天下。
在许多能臣巧匠的帮助下,他的部落学会了建造宫室、舟船,发明改进了弓箭、农具。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纺纱织布。黄帝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了一部《内经》,为民众祛除病痛;教导百姓播种黍、稷、菽、麦、稻等五谷,并推行田亩制度。黄帝推算制定了历法,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演化为六十甲子,用来记时;创造了天文、书契等。
此外,黄帝还建立完善了伏羲之后的国家制度,划野分疆,把全国分为九州,设立官职,让德才兼备的人来共同治理国家。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政治安定,农业发展,生产力得到很大进步。
黄帝问道广成子,终于明白了修身和治国的道理。从他自身开始,关注生命,顺应时节,敬畏自然,就植根在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处。而他所问的道,正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术。正如南怀瑾所说,从八千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开始,崆峒地区一直在整个华夏文明圈中处于文化相对领先的位置,这里出土的大量上古文化遗存,以及从伏羲女娲开始的一系列上古神话便是证明。
而黄帝崆峒问道广成子的传说,正折射了早期华夏民族向西北部落学习先进文化的历史事实。人文始祖黄帝,是道家思想的旗帜,问道崆峒,让黄帝第一次从广成子口中领略到道家对于人生、对于人和世界的思考,崆峒山因此被称为“道源圣地”。
黄帝问道,奠定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基本方向,为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
2.[战国]《庄子·在宥篇》(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
来源:市文旅局宣传推广科
历史上的重庆酉阳,有三大名镇——龚滩、龙潭、濯水。解放后,人民政府按照有利于管理和发展的原则,对酉阳县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合理调整,濯水划归黔江,不予细说。三大镇各具特色,龚滩临乌江,扼要害,因激流险滩成名。濯水拥阿蓬江,以有史以来从无烟馆青楼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黑龙的传说流传已久,黑龙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也给黑龙潭镇带来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黑龙潭传说”成为市级非遗项目,再次受到关注。从民间传说到非遗项目今年6
重庆古镇很多,其中酉阳就有两个很受关注的小镇,一个是龙潭古镇,一个是龚滩古镇。因为都在酉阳这个小县级市,古镇由来又有些类似,所以很多人经常还会弄混。之前我分享龙潭古镇旅行见闻的时候,就有朋友告诉我:你名字写错了吧,是龚滩古镇,不是龙潭古镇。
龙潭古镇地处酉阳县城东部,古镇街道北起振武门,南到梭子桥,全长约2.6公里。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蛮不出洞,汉不入境”土司统治政策,造就了龙潭这一千年古镇独有的建筑艺术和神奇的民族文化。一、石
社会学论文龙潭的故事— 一个古镇的民俗教育传承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城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距酉阳县城38公里,秀山县城43公里,是龙潭镇政府所在地。古镇居龙潭河畔,地理位置在东经107度57分,北纬28度45分。东有笔架山,西有乌
龙潭古村游客往来,“新村民”在写生,这里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网红”之地。台海网10月14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四平戏回响,庶民酒飘香,拥抱新时代,古村美名扬......”这是国庆假期,在外工作的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村民陈孝眷返乡游玩
2014年3月4日,黔东南镇远县都说镇远古镇是依山傍水,昨夜恰是枕着舞阳河水入眠,那么今天我选择登山,攀登这座镇远的天然屏障~石屏山。黛山,石桥,清流,小船,这就是镇远。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
冬季里没有暖气的南方人们,一直过着“起床靠勇气”的生活。但如今新年将至,年味渐浓,再萧瑟的寒风也挡不住大家对美景的热情。天气寒冷,黄龙的景色却美丽依旧。一半是白雪与彩池,一半是大好阳光,美景暖人心,边晒太阳边玩雪,是这个季节里最安逸的事情。
从成都往西北,经汶川、松潘川主寺左转,继续走213国道,前面就是若尔盖县了。如果绕点路,沿途风景更旖旎。那要在上317国道,经理县、红原县到达若尔盖县。这样能途径漂亮的米亚罗。还没到若尔盖,高原大草原就慢慢展现出浓郁高原色彩。因为缺氧,手排
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鼓浪屿,又名“钢琴之岛”“音乐之岛”,最盛时,拥有近500架钢琴、近百个音乐世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里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八卦楼是国内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