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3 17:29:45 | 浏览:0
崆峒山,雄踞西北,东瞰五岳,自古有“道源圣地”“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崆峒山历史文化悠久,内涵深厚,具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有着强身健体的崆峒武术,自古以来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故事。
黄帝问道
崆峒山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登山问道的圣地。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自登临崆峒山,向在崆峒山修道的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这一历史在《庄子·在宥》中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故往见之。”《神仙列传》中记载广成子是老子的前身,五千年前有轩辕皇帝向老子的前身广成子问道,所以崆峒山被称为“中华道教第一山”。
三教合一
在崆峒山,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和谐发展又互相融合,留下了大量佛道儒的文化遗迹,例如山上的“三教洞”“三教禅林”,将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的塑像陈列在一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
先秦时期《庄子·在宥》记载,黄帝曾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崆峒山因此被视为道教起源地。
贞观十三年(640年)仁智禅师远道而来登上了崆峒山。唐太宗李世民为山中的禅院划拨了一片田地,之后元代安西王下令在崆峒山修建了宝庆寺,明代万历年间,朝廷赐给崆峒山三万余册经书,清代是崆峒山佛教最鼎盛的时候,有将近二十所寺院。
崆峒山在儒学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杰出人物,例如“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早年就曾在崆峒山潜心读书,有“赵时春读书台”。
崆峒武术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创始人为广成子,鼎盛于清朝晚期。它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五大武术流派。
崆峒武术源远流长,据《尔雅•释地》载:“空同之人武”。唐代李白诗:“世传崆峒勇”、杜甫诗:“崆峒足凯歌”。名道张三丰由武当山来崆峒山目的之一也是交流道家修行的经验,进行武术方面的探讨。
金庸先生题刻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
神话传说
崆峒山上的望驾山、棋盘岭、饮月石、朽木桥、舍身崖(鹞子翻身)、千手观音殿、二郎石、大象山、胭脂峡、打儿窝、财神洞……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故事。
龙潭古镇地理龙潭古镇位于渝东南武陵山区腹地,面积1.5平方公里,龙潭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氽水洞常积水成潭,古镇自"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而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潭自蜀汉以来,曾相继为"县丞"、"巡检"、"州同"
酉阳旅游风光摄影作品展第二期龙 潭 古 镇图一:龙潭古镇一角 李胜成摄龙潭镇地处我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国道319线、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穿境而过,距渝湘高速龙潭互通11公里,西阳火车站位于其境内,交通十分便捷。全镇幅员面积376平方
重庆酉阳县龙潭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个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保留着很多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还有当年乾隆皇帝的驿馆,供皇帝巡视下榻之用,保存非常完善。古镇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一条清澈的媚输河从镇中心穿过,河边有革命烈士
国内旅游:重庆“龙潭古镇”——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名镇最近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接连上演,在电视剧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演员之间精美角色扮演,将其中的宫斗戏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还可以在剧中看到一处处古色古香的充满年代感的房屋建筑,在观
武陵山金鞭溪从武陵山中流过,形成了“水绕四门”、“十里画廊”等胜境,具有“奇、野、险、幽、秀”特点的“世上绝景”、“天下奇观”。现已建立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游览区。武陵山地峰奇、石怪、谷幽、水碧,有翠染碧空的林莽,虬龙蟠曲的苍松,遨游
在重庆有许多的古镇,每一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酉阳的龙潭古镇,这里不仅众多的明清建筑,还有民俗文化和特色美食。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与秀山县相邻,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酉东的门户。龙潭古镇
酉阳县龙潭古镇龙潭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与秀山县 接壤,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为酉东门户;龙潭古镇景区以龙潭古镇和赵世炎同志故居为主体,总面积3.2平方
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氽水洞常积水成潭,古镇自"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而得名。2012年12月,酉阳龙潭古镇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龙潭自蜀汉以
静宁寺静宁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占地高达40000平方米,是四川最大的儒、释、道三教归真寺庙金佛山金佛山是国家5A级风景区,四季景色各异春是花的海洋、夏是避暑天堂、秋是满山 红叶、冬是冰雪世界。金佛山山势雄奇秀丽,景色深秀迷人。金
龙潭,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自秦统一全国至今,由梅树龙潭到如今龙潭,具书面记载的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龙潭古镇,龙潭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氽水洞常积水成潭,古镇自“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而得名。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