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3 17:59:36 | 浏览:0
蓟州古城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城”之称,在其浑厚的历史沉淀下,诸多传说文化亦非常丰富,今天所要提及的是——黄帝问道广成子。
广成子,上古黄帝时候的道家人物 ,修行于崆峒山,黄帝听说后专程去拜访他,问治国之术。
黄帝问道崆峒山之地,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其中呼声最高的为甘肃平凉崆峒山、河南崆峒山和天津蓟县的崆峒山(今府君山),那么到底哪个是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崆峒山呢?
清华大学任重远教授认为燕山一带是黄帝活动中心,并著作了《迁安黄帝古都》一书(香港利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该书对甲骨文<小屯·乙编·7171正片>进行了破译,该片记载了"黄帝在幽州无终山中习武练斧"的史实.由此,黄帝经常在蓟县一带活动,得到了证实。任重远教授还对郭沫若编纂的<卜辞通纂·天象·第四三一片>进行了重新诠释。此片明确写道"黄帝在无终山中的空同山上问道于广成子"。同时,此片还记载"商代之王,在北京平谷南10里气鼓山第一次冒出气后第十一日(甲日),在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蓟县崆峒山),用"帝牛(洗涤三个月的牛)"祭祀"甲"名为首的十位先祖。"商代,距黄帝年代较近.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记述的黄帝在无终山舞斧、问道的史实最为真实可信.这为黄帝活动区域及问道之所提供了最为可靠的证据。蓟县,古为无终子国,今日的县城就是当时国都所在地,这已为史学界所公认。蓟县区域内的燕山余脉古代曾统称为无终山,而府君山则是这一地区无可争议的崆峒山。
《名胜志》、《太平寰宇记》、《光绪顺天府志》、《天府广记》、《畿辅通志》、《日下旧闻考》等志书也大都肯定了《蓟州志》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府君山)的说法。
清代道光年间《蓟州志》所收录的《崆峒山图》中也记载了广成子殿的具体位置。可见在唐代,古崆峒山(现府君山)就已经有了广成子旧居之印记。
据县志记载,蓟州古城6000年前,辖内的逯庄子围坊一带即有人类活动并形成村庄。
到了5000多年以前,蓟县一带的古人类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黄帝部落通过坂泉之战、涿鹿之战,统一了北方和东方。生活在今蓟县一带的古代人类,也就融入到了黄帝部落联盟之中。
为了询求修身至道之要,黄帝自涿鹿的都邑北上,来到了今天蓟县的崆峒山,向广成子探求修身和治理天下的方法。
见到了广成子,黄帝说:“我听说您通晓治理天下最正确最完善的道理,请问这种圣道的精髓是什么?我想取用天地的精气来帮助五谷生长用以养活人民,我想任用管理阴阳的官吏,使阴阳顺应生物的生长,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广成子说:“你问的是事物的本质部分,你想要主宰的却是事物的残破部分,这样做一定会给事物带来伤害。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等不到聚集就下起雨来了,草木还不到发黄的时候就衰落了,太阳和月亮也失去了光辉,你的身边都是善于逢迎的小人,你的心地是那样的偏狭,我怎么能够和你谈论至道呢?”
听了广成子的话,黄帝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离开了崆峒山。从广成子那里回来之后,他抛弃了治理天下的重任,建造了一座特别的房子,铺上洁净的白茅草,安下心悠闲地住下来。他在这所房子里待了三个月,思虑广成子对他说的话。他考虑成熟了,再一次来到广成子所住的崆峒山请教至道。
广成子头朝南躺在低矮的山洞里,黄帝顺着下风直身跪下来,用膝盖爬行,爬到广成子面前,一再叩头。然后向广成子请教说:“我听说先生到达了至道的境界。请问,怎样调养身体,才能够使生命长久?”
广成子站起身来,说道:“你提的问题很好!到前面来,我告诉你什么是至道。至道的精微之处是渺远的、昏暗的,是没有光辉的,是没有声音的,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要能够守住精神而归于沉静,形体也就自然而然的正了。一定要保持绝对安宁,内心才能够清静,不要使你的形体疲劳,不要使你的精神动摇,这样就可以长生了。眼睛什么也不去看,耳朵什么也不去听,心里什么也不去想。这样,你的精神就能够守住你的形体,你的形体就可以长生了。谨慎地抛弃一切思虑,停止一切活动,有了很多知识,一定会招致失败。我使你前往那最光明的地方,到达那至阳产生的所在;我使你前往那最黑暗的地方,到达那至阴产生的所在。天和地各有自己的主宰,阴和阳也各有自己的住所,谨慎地守住自身,万物将会自然而然地茂盛地成长。我坚守着正道,处在阴阳谐和之处,所以我调养身体,活了一千二百岁了,我的身体从来不曾出现衰弱的现象。”
黄帝一再叩头,感叹地说:“您可以说和天一样高大了!”
广成子说:“到前面来!我告诉你,那自然界的万物是没有穷尽的,而人们都认为有个终结;那自然界的万物千变万化,是不能测量的,而人们都认为有个极限。掌握了我所说的道理,在天上可以为帝,在人间可以成王。没有掌握我所说的道理,活着的时候可以看到光明,死了之后就变成土壤。现在,自然界各种茂盛地生长着的万物,都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而后又回到土地之中去了。所以,我将要离开你,进入那没有穷尽的大门而遨游在那无边无际的原野。我将要和太阳与月亮一样光明,我将要和天地一样长久。向我而来,我没有什么反应;背我而去,我仍然没有什么反应。人将来都要死掉的,难道我可以长生不死吗?”
黄帝明白了广成子的话。他用广成子教给他的至道,遵循自然规律来治理整个部落联盟,政令畅行天下,五谷丰登,万民安乐,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传说黄帝年老的时候,一条黄龙飞来了,长须飘拂地来到黄帝面前,迎接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他身边的几个小臣也想跟随黄帝一起升仙,匆忙间抓住了龙须。龙须断了,小臣们坠落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黄帝乘着黄龙飞天而去了。传说,以后地里的龙须草,就是那些龙须变的。
广成子顺应自然的朴素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硕果,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人们始终怀念他。到了清代嘉庆年间,蓟州知州赵锡蒲,在崆峒山上修建了广成子殿。
今天,蓟县县城北边的崆峒山,已更名为府君山,但磅礴气势依旧还在,人们对黄帝和广成子的崇敬之情也依然还在。
崆峒之争已平息,我认为同是炎黄子孙,华夏大地皆可认为黄帝之家。
正如苏秉琦老先生在平谷黄帝陵说:"全国几处的黄帝陵,我都承认,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呀!"
我是蓟州人,总想知道生我育我的蓟州大地千百年前发生过什么、出现过哪些睿智的人物,想了解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
若你也一样,请关注我,一起领略蓟州千古!
阅者多福~
保定市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活动现场。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中新网4月18日电 据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透露,为深化津保两地文旅市场对接交流,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线路互联、客源互送、宣传互动,共促文化和旅游业繁荣发展,4月18日,该市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于此,而让崆峒山名闻天下、享誉海内外。 天下崆峒有五,以有玄鹤出没者为真。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南的崆峒山,因常有玄鹤栖息、出没,故当名副其实。 关于崆峒山,有很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万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白云苍狗,斗转星移转眼间我们已来到了2023年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出发,共同向前作为新开始的纪念今天小编也将一份2023年崆峒山专属风景日历赠与您让它陪您前行与见证崆峒山旅游 ,赞 83一月掀开新历迎接新的一年崆峒山景色秀丽
6月18日中考也将结束,考试结束后,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在这长长的假期里,善待一下自己,到崆峒山来一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旅行吧!崆峒山景区毕业季福利崆峒山景区对全国参加中、高考的考生推出免景区门票的优惠政策:2023年6月9日至2023年8
黄帝问道圣地——崆峒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徐振华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023年的第一场雪,崆峒山一片银白。洁白的雪花飘落山巅,崆峒山愈发神秘。眺望远山,疑似仙境落凡间。雪后的崆峒山幽雅恬静,壮丽
央视网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在黄土高原腹地,甘肃省东部有一个名为崆峒山的葱茏之地,宛如一颗镶嵌在金黄色王冠上的绿宝石,璀璨夺目。这里一改黄土高原苍凉雄浑的样貌,山势险峻,植被茂密,沟谷中流水潺潺,云海翻滚,仿若多雨湿润的南方。强烈的地貌反差让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闻旅,作者 | 杨凡企查查信息显示,1月27日,平凉崆峒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崆峒山文旅”)投资人信息变更,公司由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凉文旅集团”)和陕西旅游集团旗下的陕西
一场球赛,让平凉市泾川县走红出圈。原本默默无闻的陇上这座小县城一夜之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这里,还有被称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更是享誉海内外。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
【畅游陇原】诗词里的崆峒山刘 薇崆峒仙境 摄影:徐振华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地理坐标 平凉大道肇始系崆峒。平凉之地,沃野千里,生长万物,也生长道、生长文化……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因
“北戴斗极为崆峒”素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称的崆峒山雄踞在甘肃省平凉市为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的要塞而崆峒山的冬天更别有一番韵味让我们走进冬季的崆峒山邂逅一场美丽的际遇吧!苏保烨 摄冬踏傲雪大雪过后,万籁俱静在崆峒山天地一色,苍苍茫茫千峰万岭,极